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四大保护网络共护中国流域湿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2-11-10 10:20:21

字号

11月9日,记者从COP14湿地网络论坛获悉,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15年来,湿地保护总面积涨了25倍。如今,四大保护网络奠定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大模样。


“湿地保护网络”模式为中国首创,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智慧”。中国于2007年11月成立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此后的12年间,这一湿地保护模式又催生了黄河湿地保护网络、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和黑龙江湿地保护网络。


河流是连续水体,单靠一省一市的力量,无法应对湿地面临的农业围垦、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诸多挑战。


“很久以前我们就意识到,如果一次只在一个点开展(湿地)保护,我们的愿景将无法实现。”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主席布赖恩·麦克佩克称,“我们需要创造新的自然保护模式与方法。”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就是创新保护模式的范例。复旦大学教授、曾任网络专家组组长的陈家宽称,该网络的成立“非常有远见”。


2007年,一批有识之士凝成共识,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帮助下,组建了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这一网络与新成立的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网络打通,扩展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截至2020年,12个省(区、市)的316家单位加入,成为网络成员。


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保护的湿地数量由当初的20个增至300多个,增加了14倍;网络成员的湿地面积,已由当初的100万公顷增加至2600万公顷,扩大了25倍。


陈家宽称,该网络为保护长江湿地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在行政区划上打破了沿江各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各级部门间的界限,使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大幅提升了长江流域湿地的管理能力和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本次论坛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尔森基金会(PI)共同举办。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