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茶、粘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尾雉、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白鹤、白鹇、虎纹蛙、小灵猫、黑耳鸢……这些你也许连听都没听过的国家珍稀动植物,就在离我们不远的东源康禾自然保护区里。2001年,东源康禾自然保护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经过10年的管护,生态环境更优越,众多国家级珍稀动植物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可与肇庆鼎湖山媲美的立木
花香蝶舞,树木参天,众鸟鸣唱……这是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呈现给人们的美态。记者目之所及,杉树、枫树、梨树、荷树等树木林立,椎树、梧桐树、金银花盛开着缤纷的花朵,散发着芳香,整个保护区都是香香的、甜甜的,飘香的花朵引得蜜蜂、蝶儿翩翩起舞……
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于东源县康禾镇彰教、田心、雅陶、星社、若坝、大禾、黎顺、仙坑、南山9个村,总面积6484.8公顷,山峰100多座。区内物种丰富,在1200平方米的样地中,有1.5米以上的立木达70种,可与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相媲美。
记者发现这里有不少白椎、红椎。椎树是我市与松、杉或其他阔叶树混交造林的上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对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很大,材质坚硬,极耐腐,可与世界珍贵材柚木媲美,为高级家具、造船、工艺雕刻、建筑装饰等优质用材,其果实富含淀粉,曾在饥荒年代救过人命。
“建立保护区就是为保护这些珍稀、珍贵动植物及繁衍提供保障。”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梁佰华说,这里主要保护对象就是丰富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土保持林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其中微观植物131科333属454种,脊椎动物21目87种。
更多国家级保护植物尚待发现
专家初步考察,康禾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茶、粘木。据梁佰华介绍,这里的红椎有2500多亩,都是野生红椎,专家曾经鉴定其为萌芽二代,生长30多年了。濒危植物野生茶更是保护区内的宝物,不仅是茶中上品,而且具有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区内不乏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吊皮椎、白桂木、半枫荷、巴戟、华南椎、红豆;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香樟、兰科植物等。尤其是粘木和吊皮椎在区内较为常见。此地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既是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又是活生生的自然博物馆。由于区内森林集雨面积大,对涵养东江水源、稳定东江流量、保护东江水质、优化东江中下游人民生存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区内还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珍稀濒危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蟒蛇、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猫头鹰、白鹤、白鹇、老鹰、虎纹蛙、蛤蚧、杜鹃、啄木鸟、小灵猫、黑耳鸢、松雀鹰等。
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认为,区内还有更多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待进一步调查。
将建立完善机制加强保护
据梁佰华介绍,康禾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林内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季节、区域、人员的不同,制订了管护计划,拿出管护措施,实行定岗定员管理,并建立起与县林业局、镇、村四级的防范机制,严防山火、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搭乱建和毁林垦荒等现象发生,坚持巡山护林,同时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008年7月招来华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一名应届毕业生,从技术上加强对保护区资源的管护。”梁佰华告诉记者。他们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紧紧抓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大重点,坚持加快发展和强化管理并重,保护天然阔叶林系统中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特别是保护稀有物种和濒危物种,保证生物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提高保护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为了加强保护,康禾自然保护区将尽快建立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50多份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