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溪市森林城区绿化景观
辽宁省本溪市作为一座东北老工业城市,自2006年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活动以来,走出了一条重工业城市的生态化改造之路,逐步褪去灰色披上绿装,实现了由煤铁之都到森林之城的绿色转身。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达到7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23.5个百分点,达到5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4.6平方米,达到10.8平方米。 本溪市举全民之力发展城市森林,“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受益”,全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活动。全市100多万适龄公民都参与进来,几十个社会团体先后营造了青年林、和谐林、爱心林、中国移动奥运林等一大批纪念林。省、市领导及各界青年、驻本溪部队和武警官兵万余人次到本溪参加植树。近两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8%。
近年来,本溪市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施森林城区建设、城市周边生态风景林建设、河岸风光带建设、枫叶景观带建设、工矿废弃地复绿及生态景观重建等六项重点生态工程,初步形成了“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城市森林体系。
在城区,结合生态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规划,采取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增绿与补绿相结合,建设沿路绿化带、沿河景观带、沿山林成带,在144.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内植树120万株。在城市周边,实施了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对郊区10.7万公顷山林实施全面封山育林,初步建成环绕本溪城区具有“一山三湖一沟”等10大景区、58个景点、森林覆盖率达76.6%的环城国家森林公园。
在农村,实施了村屯绿化和枫叶景观带建设工程,以沈丹高速公路、本桓公路、201国道桓仁段为主体,通过第一重山的林相改造、枫叶景观园和核心景区建设,打造了“两纵一横”总长220公里的枫叶景观带,打造出森林景观优美、季相色彩丰富、生态系统多样的“中华枫叶之路”。全市289个行政村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家在绿中、户在花中的新农村绿化格局。
本溪投入10多亿元绿化了200个住宅小区、100所校园、20条城市道路和公路、16个景观公园和广场、289个村庄、32个工矿废弃地等,完成人工造林2万公顷。在本溪城市周边已经建成宽10公里、长20公里的环城林带,形成森林环抱城市的格局。
在农村,建设了“窗前有花,院内有果,屯边有树,路边有荫”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推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惠及15万农户、52.5万农村人口。本溪市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培育形成了以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和林下种植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实施了林业产业工程,即红松果材兼用林、林下药材、速生丰产林(珍贵阔叶用材林)分别超过100万亩。目前,全市每年新发展林业产业基地20多万亩,总数达到373万亩,林业经济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0%来自林业。
近5年来,本溪市积极发展城市森林,在惠及广大市民的同时,也成为本溪发展不可或缺的“绿色动力”。
城市森林已成为本溪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一张绿色名片。2009年本溪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7%,引进内资增长201.8%。今年1月至2月份,本溪市招商代表团赴香港等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推出项目17个,签约项目38个,引进总投资额199亿元。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森林,现代化的城市不能没有绿色。本溪市将继续大范围推进、大规模建设、大力度保护城市森林,努力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绿色新本溪。
2006年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达到7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23.5个百分点,达到5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4.6平方米,达到10.8平方米。近两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超过200万人次,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8%。
在城区,在144.9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内植树120万株;在城市周边,初步建成森林覆盖率达76.6%的环城国家森林公园;在农村,对全市289个行政村进行全面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