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重庆南川柏枝山方竹笋北京营销部”在北京市西国贸大厦开业,首批价值4万元的方竹笋,在开业当天即被预订了一半……
是什么让南川方竹笋声名大噪,走俏市场?
今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正式授予南川方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
作为南川区金佛山的稀有竹种,方竹笋仅分布在大娄山脉北端余脉的南川金佛山,堪称“世界一绝、中国独有”。据《南川县志》记载,北宋时期,金佛山区农民即开始利用金佛山方竹笋加工笋干;清嘉庆年间,金佛山方竹笋已是朝廷贡品。
该区先后注册的“鹃蕊”牌、“金竹”牌和“佳香宏”牌金佛山方竹笋,多次荣获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双满意产品”、“中国市场产品质量过硬、消费者公认十佳知名品牌”、“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等称号,年产值超过1亿元,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
2005年1月,“佳香宏”牌金佛山方竹笋闷猪蹄、金佛山方竹笋烧牛肉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006年1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爱国华商新春团拜会暨经贸合作交流会上,金佛山方竹笋烧牛肉软罐头被选为指定产品,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据不完全统计,自国家开展质量评比以来,多个品牌的金佛山方竹笋产品获国际、国内、省、部级以上金、银、优质奖15个。
金佛山方竹笋,这一驰名中外的中华绿色佳品在南川区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的孕育下,发于春而茂于秋,以其特有的鲜、香、嫩、脆品质举世闻名,成为一道当之无愧、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被世人喻为“笋中之王”、“竹笋之冠”。
看好方竹笋可观的发展前景,南川区决定加快发展金佛山方竹笋产业,作出了“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南川土质、气候条件,按照‘两片、三线、三带、两点’的区域布局,形成‘南北齐进、笋材两用、山山有竹、四季有笋’的产业基地格局”的相关决定。其中,“两片”即南部中山区以方竹为主的笋竹产业基地,北部丘陵区以改造马尾松纯林,营造南竹、雷竹、慈竹等竹种的笋竹产业基地;“三线”即在渝湘高速公路南川段、渝道路连大合路、南头路连金佛山林场公路两侧打造笋竹产业亮点;“三带”即孝子河流域以营造麻竹、慈竹为主的笋竹产业带,涉及神童、石莲两乡镇,大溪河流域以营造麻竹为主的笋竹产业带,涉及南平、南城、西城、鸣玉、丰岩、民主、骑龙等乡镇,围绕金佛山周围建立笋竹产业带,涉及南城、东城、三泉、大有等10个乡镇;“两点”即在农村居民点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建立竹园的同时,在塘、库、堰周围积极栽植笋竹。
在谈到南川未来笋竹产业发展计划时,区林业局局长王中伦兴致勃勃地介绍说,目前全区已对笋竹产业进行了一个宏伟的目标规划:到2011年,全区竹林总面积将达到60万亩,竹业产值5亿元;到2016年,竹林总面积达到80万亩,竹业产值7亿元;到2020年,全区将实现竹业产值10亿元,建成全国笋竹大县(区),使笋竹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打造“中国方竹笋之乡”,创立“金佛山方竹笋”国际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