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固废 >  正文

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瓶颈与路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5-09-24 14:48:12

字号

作者:王高良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聚焦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种养废弃物处置利用,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和乡村风貌提升。要实现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就必须攻克几千年以来固有的农业秸秆焚烧还田、粪污直接还田等传统观念转变等系列难题和瓶颈,探索一条肥料化、物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新路径。

一、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瓶颈

1.传统观念转变难。几千年以来,农民种植稻草秸秆就地焚烧,既肥田又杀虫。养殖粪污直接肥田的耕种模式已根深蒂固。尽管环保法律政策明文规定“禁止秸秆焚烧,提倡资源化利用”“禁止养殖粪污未经无害化处置直接还田”。各级政府和环保、农业部门近年来投入大量人财物进行法规宣传、劝导引导、巡查和管控,但收效甚微、屡禁不止。全省稻草秸秆焚烧狼烟四起,火点燎原。养殖场违规排放粪污案件屡查屡犯。环境信访投诉不断,农村环境质量堪忧。

2.利用技术推进难。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种植低茬收割、破碎还田、生物发电等技术。农业养殖粪污采取固液分离、种养平衡、有机肥生产等多种手段和处置利用方式。但老百姓接受难,社会参与度不高,造成农业种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作难成气候。

3.资金量大筹措难。农业种植废弃物要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就必须同时具备低茬收割一次性挤压打捆成型的收割设备,收储专业公司,专用车辆转运和公司生产利用四个条件;农业养殖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就必须具备养殖场源头节水减排,建设粪污一体生物发菌床体,采购专用粪污转运车辆,建设固液有机肥生产企业和沼气发电企业四个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采购一台一次性低茬收割挤压打捆成型收割设备需20万元,一台转运车30万元,建设一个秸秆焚烧发电厂8000万元;建设一个年存栏3000头养殖场的生物发菌床需需投资50万元,年产3-5万吨有机肥厂需投资6000万元以上。以衡阳县为例,按照25个乡镇实现农业种植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需设备低茬收割挤压打捆成型收割机70台共计投资1400万元,转运车辆按50台计算投资1000万元,生物发电企业一个投资8000万元,生物食用菌场地建设一个4000万元,共需1.44亿元;农业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全县推进按270个规模化养殖场发菌床建设投资1.35亿元,转运车辆50台投资1500万元,固液有机肥厂建设投资6000万元,共需投资2.1亿元。农业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共需资金高达3.54亿元。所需资金筹措难度大,单靠社会资本参与根本无法做到全过程运行。

4.废物就地消纳难。农业种植范围广,分布在各个村组田间地头。农业养殖场座落地也分散在各个乡镇。除了秸秆收割时粉碎还田以及养殖场周边有种粮大户和果蔬基地可就地消纳外,90%缺乏劳动力的单户型农户消纳愿望极低。种养废弃物原则上都需集中收集转运至区域内集中利用和生产企业消纳利用和生产。

5.效益不高利用难。一是农业种植秸秆收集转运投资大收益低。将农业种植秸秆低茬收割挤压打捆成型集中转运至利用生产企业所需成本达220元/吨,而生产利用企业收购价为260元/吨,利润只有40元/吨,利润低投资大,回报期长,导致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种植秸秆收储转运的积极性较低,参与度不高。二是养殖粪污前端处置中端转运难度大收益低。养殖粪污必须通过养殖场前端建设生物发酵床工艺生产初级有机肥方可转运至末端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企业,且投资大,收集转运成本高达300元每吨,而有机肥再生产企业收集价格也只有330元每吨,收益非常低,三是有机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利润低至150元每吨。由于农民认为有机肥使用不方便。首年施用肥量大,成本高,粮食产量较化肥低150~200斤每亩,其购买使用愿望不强。导致肥料生产企业产品销售难,生产和经营难。如衡阳县沛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近7000万,自2021年投产以来均因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难等因素导致企业一直处于停产和停业状态。

二、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路径

1、强化顶层设计。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是一项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转变绿色化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的系统复杂工程。事关农村水、土、气环境质量,事关食品生产安全,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大局。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将之纳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进行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各级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和财政部门要组织专项联合调研出台《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模式、技术路线、奖补保障、工作措施,实行以点带面,以县带动示范推广。

2、创新产业模式。农业种植引导农民就地破碎还田,低茬收割、打捆成型饲料化外销,能源化生物发电,食用菌基料化生产,稻草工艺化等多种方式。农业养殖粪污采用前端生物发酵、就地消纳、末端生产固态有机肥、液态有机肥和沼气发电多种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资源化综合利用全过程,畅通资源化收储转运和生产利用最后一公里。

3、加大政策支持。各级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和生态环保部门出台农村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奖补政策和措施。重点引导、支持和奖补低茬收割设备、收储转运设备、利用企业生产设备投入,奖补农业养殖业主粪污生物发酵床设施建设、初级有机肥转运设备、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发电企业的部分设备投入,以及种粮大户、果蔬大户的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以此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端设备采购和设施建设,中端集中收集转运,末端资源化利用,农业种养废弃物整县推进工作实施中来。

4、注重示范带头。全国各地均在尝试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但不成气候。要做到全面铺开和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建议对先行先试的县市,特别是已经建设有机肥生产企业和发电企业的县市区实行重点扶持和资金奖补。形成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和末端生产利用全环节整县推进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典型案例示范推广。如衡阳县配科有限公司已投资7000万元,已建成了年生产5万吨固态有机肥厂。衡阳县民生环境投资2.2亿,已建成年利用秸秆5万吨,协同处理粪污13万吨,年产沼气146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3万吨并有偿实施稻谷免费低茬收割第三方收储与转运由利用企业付费的成功模式。建议全省各级政府组织发改、农业、生态环保、财政等领导和专家共同深入衡阳县开展调研并作为先行先试点。实行重点帮扶和政策支持,在全省示范推广。

5.注重效益提升。畅通农业种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必须注重效益提升。一是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粪污前端预处理和稻谷低茬收割、打捆成型成本。二是采用大吨位车辆降低收集转运成本。三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生产利用企业成本。四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质量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提升生产企业产品价格和利润。五是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农业种植大户基地开展绿色粮油果蔬基地认证,提升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粮食果蔬的价格和收益,保障农民增收增效,提升农户施用有机肥动力,助推生产企业效益提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衡阳县分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