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进帐 放飞祝福
哈尔滨市森林支队新战士姜二龙入伍刚刚两个月,还没有真正到过大森林。一天晚上,他刚刚上哨不久,就听到棉帐篷的厨房内有异常的响声。开始他以为是错觉,没一会儿又传来响声。他迅速向副大队长李跃宇报告。撩开帐篷门,手电筒光束下,他们看见一只鸟正惊慌失措地站在水桶边。李跃宇告诉小姜,这只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飞龙”。第二天一大早,战友们找来一个大纸箱给它“安家”,并拿来米和自己都舍不得喝的矿泉水,可“小家伙”却怎么也不肯吃。官兵们有点不知所措。中午,支队长李迎东到哨位检查工作,发现这一情况后说:“‘小家伙’应该属于大森林,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于是,官兵们决定将它放飞。不知是谁特意找来一根红线系在它的爪子上,祝福它一路飞好。
■松鸦受伤 官兵相救
伊春森林支队担负帽儿山滑雪赛道外围1000米的封控、制高点监控任务。官兵们每天在高山密林中不间断地巡逻。在巡逻路上的一株树上,他们发现了一个松鸦窝。每次官兵们巡逻走到树下,都能听到松鸦清脆的叫声。官兵们也会抬头跟它打个招呼。一天,参谋长刘宏伟带领官兵们巡逻经过这里,却没听到它的叫声,仔细一看,发现它正蹲在树下的草丛中。松鸦见官兵们走近,翅膀扇动了几下,却没飞起来。
“一定是受伤了。”官兵们跑过去,将小松鸦捧在手中,仔细一看是翅膀受了伤。“‘小家伙’飞不起来,一定会饿死或被其他动物吃掉!”官兵们决定将小松鸦抱回营地救治。军医卜云生立即给小松鸦进行了处置。在官兵们的精心呵护下,小松鸦的伤口渐渐愈合。官兵们每天执勤巡逻回到营地,总要先看看小松鸦。小松鸦也渐渐地与官兵们熟悉起来。
■偶遇野猪 文明礼让
2月19日18时,天色已有些昏暗,佳木斯市森林支队参谋长张富国带领10名官兵正在执勤区域内巡逻。连日的大雪使巡逻的山路积了1米多深的雪,官兵们只能相互帮扶艰难前行。走在最前面的参谋长突然示意官兵们停住脚步。后面的官兵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把目光聚向前方。只见前方大约20多米远的山坡上,有一团黑影在慢慢移动。难道是不法分子在林内躲藏,伺机破坏大冬会正常秩序?经验丰富的参谋长告诉大家:“前面的黑影是野猪,请大家不要动。”时间一分一秒地度过,氛围异常紧张,官兵们屏住呼吸。大约过了两三分钟,野猪似乎发现了官兵们,突然向山上跑去。官兵们这才长吁一口气。
■狐狸做客 官兵送肉
笔者一到森林部队帽儿山前进指挥部,官兵们就抢着介绍他们的一个特殊“客人”——一只深灰色的野生狐狸。它是在大冬会开幕的前一天,被伊春市森林支队执勤战士王鑫、邱佳乐发现的。
2月17日8时左右,在单板滑雪赛场所在的半山腰上,战士王鑫、邱佳乐用望远镜观察,突然发现一只深灰色狐狸走进执勤区域,边走边向四周环顾。“这只狐狸走到离哨位十多米时站住了,一直望着我们。”王鑫说,他把随身携带的一块熟肉干扔给这只狐狸,它闻了闻并叼起后跑出十几米,在雪地上挖个坑把肉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王鑫用望远镜观察发现,这只狐狸把肉从雪中扒出来吃了。当天下午,王鑫和邱佳乐又特意把午饭吃的鸡肉给狐狸带上了山。这次,狐狸在他们面前把鸡肉全部吃掉,然后很快跑开了。此后,这只狐狸就成了执勤官兵的“客人”。他们每天上山巡逻都要给它带些食物。“最近几天,这只狐狸天天过来吃饭。”邱佳乐说。
黑龙江森林总队政治部主任刘立权告诉笔者,为了保护这只狐狸,他们还特意把临时营地的帐篷迁移了几十米远。“参加大冬会安保执勤是我们的使命,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刘立权说。 步繁军 甘立伟 摄
作者: 赵新鹏 孙宇峰 杜艳玲 责任编辑: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