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与环保结缘,为环保添加绿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有哪些变化?
制度创新助力京津冀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助力京津冀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生态环保产业含金量稳步增长,有力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含绿量”。但也要看到,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仍面临规模性、结构性、体制性瓶颈,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近日,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的国内首部《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在《解放军医学杂志》上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军乃至全国热射病防治工作日益规范。
6月30日,在宁夏中卫市,随着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面完成,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一条长约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有力筑牢了西部生态绿色屏障。
近年来,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各地致力于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绘就出一幅幅美丽的绿色画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2024年共享单车运营监管报告》,首次公开全年因违停行为被纳入“信用黑名单”的用户信息。这一监管信息的披露,标志着共享单车治理正式进入“精准化监管+信用化约束”的阶段。
28日,经过35个月的前期准备和12轮的短期试运行测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从之前按周、按月等短期开展交易变成可以每天不间断交易,双方根据需求随时跨省区买卖电力。
6月下旬,华北大部地区开启“炙烤”模式,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但仅从天气类型角度看,这是初夏时节华北大部地区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其是否会从时空到强度转变为极端,还要看后期演变。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6月25日,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充分展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我国科学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做体检”,以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这为塑料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鸟儿,选择在黄河上游如宁夏等地的湿地构筑家园,繁衍生息。然而,一些犯罪分子也因此盯上了这里的鸟儿。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先导基金”大气先导项目——“曼谷清洁空气”项目日前在泰国曼谷启动。这一项目将为曼谷这座超大城市提供从污染源解析到综合治理的全套技术方案,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
高温再次令老旧的美国电网承受巨大压力。路透社近日关注到,正在遭受严重热浪冲击的美国东部批发电价飙升,而电网运营商也已于本周一要求发电站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发电。
在德国首都柏林,有一座名为EDGE Suedkreuz的大楼,其开阔的中庭、充足的自然采光与多种绿植的布置,加上吸音材料营造的静谧氛围,构建起宜人的室内小气候。这座建筑以独特的设计与环保理念,被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认证为德国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之一。
在“详细的战略审查”之后,英力士日前宣布将永久停止其在德国格拉德贝克的生产,并表示,欧洲能源成本飙升,加上碳税政策,使欧洲在面临中国生产和全球供应过剩时失去竞争力。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多达40%的土地已经退化,影响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近年来,摩洛哥、西班牙、土库曼斯坦立足本国实际,通过科技赋能、系统治理、国际协作等推进土地恢复,在保障农业生产、应对荒漠化挑战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不论怎样精心计算,都让本就紧张的中东局势陷入更深的危机。
埃及境内多个绿氢项目相继投产或开工,标志着埃及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迈出坚实步伐,对推动该国实现减碳目标、加速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月初,一条搁浅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海滩的“末日鱼”,被正在附近遛狗的居民西比尔•罗伯逊发现。她将鱼的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一科学小组内,被告知这是一条皇带鱼,又称“地震鱼”。之后,澳大利亚当局采集了这条不常见的皇带鱼的样本,以便由专家进行研究。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为“恢复土地,释放机遇”,强调健康土地在提供食物、水资源、就业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消除贫困、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特朗普上任后,对包括全球气候治理在内的所有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秩序带来重大冲击与影响,特别是全球气候治理,特朗普站在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对立面。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已经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为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5月3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是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为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是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水生态环境领域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近日,生态环境部授权中华环保联合会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设计要求》团体标准。
为规范企业与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和影响的信息(以下简称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气候相关信息质量,4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研究起草并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统计数据称,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372项,同比增长约60%,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5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