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帮曼谷治理大气污染,中国环保力量扬帆出海正当时

来源:中国环境APP 时间:2025-07-01 09:34:02

字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先导基金”大气先导项目——“曼谷清洁空气”项目日前在泰国曼谷启动。这一项目将为曼谷这座超大城市提供从污染源解析到综合治理的全套技术方案,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


曼谷选择中国方案并非偶然。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4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29.3微克/立方米,相较2013年下降约59.3%;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下降约8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这一成就背后,是我国多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不懈努力。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我国已形成涵盖精准的污染源解析技术、科学的污染物减排路径、高效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如今,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不仅有力支撑了国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也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走出国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仅是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走出去”已成为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的新趋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多个环保领域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我国环保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例如,在污水处理领域,碧水源的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安哥拉、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光大环境、三峰环境等企业已在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国建设运营项目。这些企业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技术装备,更输出了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走出国门,既是环保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环保产业实力提升的体现。这也为更多环保企业走出国门增长了信心。


放眼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仍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数据,全球99%的人口生活在未达到建议空气质量指导水平的地区。在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对我国环保企业而言,面对国内市场的饱和态势,更应放眼全球,以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开拓新市场。


当然,环保产业出海也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文化习惯存在差异,语言障碍、人才短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需当好“导航员”与“搭台者”,为环保产业出海提供系统支撑。一方面,要深化市场指引,组织精干考察团深入东南亚、中亚等重点目标国,摸清地方法规、招投标规则、风土人情等,为环保企业出海提供详实信息。另一方面,要搭建协同平台,建立高层次国际合作机制,通过对接会、技术展等促进环保企业与国外市场精准匹配。同时,要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出海,主动对接我国在海外的基建央企和工业园区的环保需求,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实现“搭船出海”。此外,要推动与目标国签订环保协议,促进标准互认,为我国环保产业技术落地扫清障碍。


对于企业而言,要苦练内功,锻造核心竞争力。要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核心技术的先进性、适应性与可靠性,将核心竞争力从“设备价格”转向提供涵盖咨询、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一体化“全生命周期价值”服务,以稳定达标、节能降耗、成本优化的实际效果赢得市场口碑。同时,必须坚决摒弃行业内耗式的“低价恶性竞争”,这不仅侵蚀企业利润和长远发展根基,更会损害“中国环保”的整体品牌形象。在海外市场的中国环保企业要坚持良性竞争,共同维护中国技术和品牌的高价值定位。


从全球视野看,环保产业无疑是朝阳产业。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环保产业要抢占国际市场,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发展道路。当更多中国环保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走向世界,不仅能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也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