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动员部署会议,深化认识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制度落地工作。
从绿色金融来看,这是引导资金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流动,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的有效金融手段。绿色金融可以有力促进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促进金融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加强顶层设计,筑牢发展基础。发展绿色金融,顶层设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不仅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对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谋划,准确定位了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方面的三大功能,逐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在界定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产品体系、国际合作等五大支柱方面的政策思路,提出了阶段性远景目标。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涵盖绿色保险、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托以及碳金融产品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矩阵,在兼顾“增长提效升级”和“绿色节能降碳”的基础上,推动各类金融要素和资源流向绿色经济领域,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功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用好生态产品,强化资本转化。推动绿色生态产品有效实现从资源到资本的有效转化,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良好的生态资源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基础。发展绿色金融,要着力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下功夫,为推动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基础条件。在此过程中,生态资源的资产化是绿色金融的实现基础,进而推动生态资产的资本化是绿色金融的实现关键。要注重在摸清生态底数上下功夫,筛选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价值。做好生态资源普查工作,搞清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产品,形成地方特色生态目录。要围绕水利交通设施、林草资源、绿色能源、工业生产、生态旅游等项目,评估区域生态效益。要注意评估生态产品合理化利用的市场价值,评估相关生态产业未来经营开发的可预期收益,并把这些作为经营开发的基本依据,为生态产品实现资本转化提供基础。
完善标准体系,创造市场环境。要在国家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引导金融市场为绿色金融交易创造有利环境。要结合不同地域特色,从制度层面推动适应绿色产业发展和居民绿色生活需要的特色绿色金融标准。要不断完善区域统一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项目认定,确保各类绿色金融活动和产品被一致识别和认同。要围绕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差异化任务需求,关注山、水、林、田、湖、草、沙,完善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的金融标准,结合实际完善体系建设。要完善碳金融领域服务标准,探索创新耕地、森林、草地等碳汇产品抵质押率统一的参考标准。要完善“转型金融”界定及工具标准,为企业开展绿色转型重点项目提供贷款增信和风险补偿,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企业绿色转型支持力度。
加强产品创新,增强竞争活力。要在传统的绿色债券基础上,创新绿色债券,针对未来可能不断出现的绿色债券新品种,比如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等创新型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可以专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植树造林项目、清洁能源项目也可以更精准地为特定绿色项目融资。要针对未来基金可能出现的更多细分领域,创新绿色基金领域,专门投资于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基金,以及专注于环保科技创新的基金,有助于吸引更多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进入绿色金融市场,扩大绿色金融的市场规模。要发展绿色金融衍生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将绿色房地产项目证券化,让投资者参与到绿色房地产的投资中,为绿色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将绿色项目未来收益权进行证券化,提高绿色项目的融资能力。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保障。在政策引导、财税支持、信息监管、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合力。要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机构给予适当财税补贴,激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创新。要加快建立覆盖面更加广泛的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债券数据库,为金融机构识别、筛选绿色资产提供便利,促进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有效对接。要完善绿色融资担保体系,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优质绿色信贷项目提供担保,做大做强绿色金融规模。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将环境风险纳入风险管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流程。加强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建设,为绿色项目遴选、环境效益评估、绿色金融产品认证提供专业化服务。要完善绿色金融人才支撑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引导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绿色金融活动,切实形成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合力。
(作者:任婧,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