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绿色金融 >  正文

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4-06-17 15:27:56

字号

为应对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广泛共识。我国高度关注生态治理和经济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做出多次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日前,北京金融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深刻认识、科学把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要义,发挥好畅通传统行业与绿色产业间的供需循环作用,推动其成为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他认为,金融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动力,将成为一个被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


深刻认识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大意义


《金融时报》记者:金融是服务现代经济的关键力量,肩负着推动社会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对于助推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周月秋: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两山”理念、“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的新发展阶段。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再次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实现经济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重要发展目标。


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传统棕色产业与绿色产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绿色产业不可能一夜形成,从棕色到绿色的转变,以及棕色和绿色之间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这个良性循环是指,在供给端,绿色产业能够直接提供高效专业的绿色服务;在消费端,棕色产业可以通过购买绿色产业的服务,降低其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形成产业间的互补与促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步,棕色和绿色之间的循环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在现实经济运行体系下,外部性的存在对棕色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定价决策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影响。棕色产业尚不具有足够的激励去主动购买绿色服务或投资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则由于较高的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不容易在市场议价中建立平等地位,进一步导致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较难持续提供先进的、低成本的绿色服务,同时还面临规模不够大、技术成熟度不够高等问题。绿色产业与棕色产业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二元结构”,理想状态的“良性循环”还没有真正形成。此外,部分资本追逐短期高利润的棕色企业,生产扩张步伐还不能停止,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还不能满足需要,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绿色金融是推动“良性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在供给端,绿色金融着重解决期限问题。通过较早为绿色产业提供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多元化资金支持,缓解绿色产业的资金约束,使得绿色产业得到良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专业性不断提高,低成本、高质量的绿色产品服务持续涌现。而在消费端,绿色金融则解决意愿问题。比如增加改变棕色企业的融资成本,把企业生产活动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影响棕色企业的定价决策,使其有意愿自发引入绿色环保服务或主动投资绿色技术,改进自身的环境绩效,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除此之外,绿色产业与棕色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资金的流通,反哺金融体系,又可以创造更多的金融发展机遇。进而,绿色金融、绿色产业与棕色产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得以持续推进。


因此,推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金融有效贯彻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金融体系在追求正常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承担着政治责任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使命。各大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战略的积极响应,正是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倾斜的突出体现,顺应了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绿色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经济良性循环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支持了绿色产业发展。请您谈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月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探索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优化政策环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绿色金融规模不断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估计,2023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8万亿元,而在2016年我国刚刚开始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全面建设时,该值仅为1150亿元,可见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绿色产业实现了显著增长。


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推动了绿色产业的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陆续推出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如海洋碳汇贷、竹林碳汇贷、生物多样性金融等,支持不同的细分市场发展,全面促进经济运行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绿色产业内部不断细化,行业的上游下游均得到充分的发展,成本不断下降,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也得以在更多领域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


绿色金融加快了绿色技术发展步伐。金融机构通过持续深化优化对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产品和服务,较大程度地适应了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量大、成果收益不确定的问题,促进相关产业不断升级。与此同时,绿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又成为吸引更多人才的正反馈和激励。这些人才,特别是跨行业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环境科学、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能够促进绿色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其他行业的融合与创新,他们的持续加入,为绿色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意愿,加速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金融作为推动传统经济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创新地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工具、转型贷款、转型债券等新型产品服务,通过资金倾斜、风险分担、政策激励等方式将传统产业生产过程中的负外部性内部化,激励传统产业自发引进或投资绿色技术,扩大了绿色消费市场,激发整个绿色行业的创新活力,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是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力量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周月秋:低廉的转型成本、先进的绿色技术是促进绿色产品服务供需两端形成“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在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下,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全球领先,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如今中国已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世界领先,并且在风电、储能等新能源赛道也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低碳转型探索中发挥着良好的引领作用,有效降低各国低碳转型的试错成本。此外,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新三样”增长迅速,依托国内强大的生产力,价格低廉的优质绿色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从成本端为通畅全球经济低碳转型的“良性循环”做出实际贡献。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在境外开展绿色投资,是各国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驱动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中欧企业联盟、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绿色投资,为各国绿色转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如中国工商银行成为新西兰实现减排目标的基石合作伙伴,为惠灵顿政府的污泥处理项目提供信贷支持;中国银行全程参与塞尔维亚市政污水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项目,为当地的绿色环保转型提供融资服务。事实上,我国各大金融机构都在通过深度参与各国的绿色转型进程,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推广绿色金融支持绿色转型的中国经验,为全球的绿色治理、绿色金融、绿色发展等提供中国智慧。


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的境外绿色金融业务也带动了更多的国际资金进入绿色环保领域,为全球绿色转型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支持综合经济实力强、国际化经营水平高、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的企业赴境外发行相关债券,引导外债资金用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2023年中资主体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2372.48亿元,同比增长38.72%。中资主体境外绿色债券规模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从而在全球范围调动了更多金融力量,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活力。


关于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再思考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是各金融主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行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仍需广大金融人持续奋发努力。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持续高度重视,实现新的突破?


周月秋:一是进一步推出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譬如针对降低甲烷排放、提高农业生产适应性等突出问题推出针对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持续发挥金融体系的赋能作用,加大对绿色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助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二是进一步推动降低绿色金融的服务成本,特别是为具有高研发潜力、突出研发成果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考虑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专项再贷款等政策激励,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纳入信贷支持,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投资。培育更多绿色金融领域的长期资本,为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的绿色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项目风险,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用于支持绿色技术研发。


三是引导金融资本助力探索绿色发展新赛道,继续通过金融手段推动氢能、核能、新型储能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领域技术进步,同时依托我国完备的产业链持续探索相关成果转化途径。进一步畅通绿色血脉,锻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持续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四是加强与各国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广中国绿色金融经验,助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通过各类双边、多边渠道和平台分享经验、技术和有效实践,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与绿色转型框架,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依托国内领先的绿色技术带动各国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