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市监认证发〔2024〕124号)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认证目录(第一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试行)》,国家认监委制定了第一批17种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专用实施规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长期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和工作监督,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10日,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两办史上首次发文指导碳市场建设,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期《对话》节目邀请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重点排放行业代表、交易所和注册机构代表,就碳市场建设新政进行权威解读。通过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深度对话,解析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探讨中国碳市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价值。
9月6日,生态环境部在广东深圳召开2025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如何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解读。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深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覆盖行业范围。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提升碳市场活力方面,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夏应显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全国碳市场多层级、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成交额459.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已登记项目23个、减排量948万吨。碳金融产品类型不断丰富,金融机构参与程度提升。未来,将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市场要素、完善价格治理机制。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期公布。
近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26日表示,这份文件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生态环境部将从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碳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