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西安世园会报告之四:加快和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来源:湿地中国 时间:2009-09-02 00:00:00

字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载体和聚集平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城市建设持续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追求物质生活丰裕性和精神生活多样性的同时,人们对城市宜居住、宜生活、宜工作的“宜居性”期盼和追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典范的世园会的举办,必将成为西安迈向“宜居之都”的重要里程碑。

  一、宜居城市,当代城市建设的科学理念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几个阶段。随着城市的拓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拥挤、环境污染、生态质量下降等一些列城市问题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发达国家对宜居城市建设是以早期的人居环境关注为标志的。在我国,随着人居环境与住区问题的重视,“宜居城市”的概念走入人们的视野。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是指建于1950-1980年代的城市。这些城市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具有自给自足、封闭发展的特征,对国家区域经济结构平衡和产业布局的完整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代主要建于1990—2002年的城市。这些城市适应改革开放的局面,最明显的特征是产业园区的兴起,对构建新的城市产业格局、推动产业发展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代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宜居城市建设新体系。宜居城市建设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观念的提升,是城市建设目标质的飞跃。

  近年来,西安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扎实推进“宜居之都”建设。市政府每年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飞速提升。实施“蓝天”计划、唐皇城复兴计划、“碧水工程”和“大绿工程”,天蓝、水清、地绿的新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西安世园会的建设和举办,将进一步加速西安成为宜居住、宜就业、宜生活的宜居之都的建设步伐,极大提升西安的“活力、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浐灞生态区,西安宜居城市建设的新起点

  长期以来,历史文化名城、科技教育之城是西安的城市名片。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西安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位于城市边缘的浐河、灞河,由于承担着沉重的城市泄洪和排污功能,垃圾围城、非法采沙、河流污染三大生态灾害使这里的生态功能弱化。浐灞生态区的建设,直接弥补了西安生态建设方面的缺失,打造了新的生态名片。

  浐灞立区以来,致力于打造“第三代新城”,按照“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的发展定位,通过对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流域的生态重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形成了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宜居新城雏形。目前,浐灞生态区已打造成为:

  生态水城。北临渭水、南依秦岭,衔二水、抱三塬,水草丰茂、风景秀丽,拥有植物180多种、鸟类70多种,拥有中国内陆西北城市极为罕见的良好生态环境。

  国际化之城。随着欧亚经济论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项目的成功举办,浐灞生态区为世界所认知,不断提升着这里的国际化程度。

  商务之城。2008年,省政府提出“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浐灞生态区正在快速成为西部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

  创业之城。突出生态经济、总部经济、休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四大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符合区域实际的金融、商贸、会展、物流、旅游等特色现代服务业,浐灞区跨越了“企业新城”、“产业新城”,直接迈进了“和谐新城”。

  休闲之城。优美的湖光山色,良好的生活环境,经济的生活设施,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休闲娱乐资源,使这里正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三、西安世园会,加快宜居城市建设的里程碑

  世园会对相关产业的强力带动,为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世园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已成为撬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2011年西安世园会是中国的世园会,也是全世界的世园会,将汇聚庞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直接拉动花卉养殖、旅游、房地产、会展等产业的发展。在“眼球经济”的推动下,餐饮、商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由此催生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据世界经济信息机构测算,日本筑波世博会在1980~1995年间为日本创造10.8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1993年大田世博会为韩国创造了2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1995~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在一年间为德国创造了10.2万个工作机会。国外世博会的经验数据表明由于世博会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就业。2011年的西安世园会,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西安及周边城市的投资环境,为增加就业岗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专家测算,届时直接服务于世园会工作人员的岗位将超过1万人,间接创造1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将有效地缓解西安及周边区域就业压力。

  世园会生态文明的有益实践,倡导着新的人居理念。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水环境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的质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大都市里,好山好水、绿树成荫的自然景观成为珍贵资源。过去的经济区、开发区基本是以一种产业或者几种产业为主要支撑点发展起来的,浐灞生态区发展模式有别于其他开发区。它是以人文和生态作为建设特色,形成一种创新的“家居式”城市发展模式。世园会落户西安是对浐灞“家居式”城市发展理念最大的肯定。届时,西安世园会将充分展现国内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来自国内外宜居城市建设者、研究者、管理者“会诊把脉”,交流对话,必将使浐灞“家居式”发展理念将得到检验和发展,也必将促进西安宜居之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世园会彰显的城市精神文化,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在西安举办世园会,这是西安千年复兴的一大盛事,无疑会给广大西安城乡居民带来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城乡居民对西安的热爱,增强城乡居民的自信心。同时,举办世园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性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城乡居民素质和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形成新的西安精神文化。世园会建造的一批大型文化、会议、展览、居住、休闲娱乐和商业服务设施,连同园林和各类景观,都将在世园会后予以保留,并发展成为西安重要的生态文化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再加之世园会的延续效应,带动周边医院、学校、商场、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这一切,都必将促进西安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