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面积占比达83%,是“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深耕绿色金融,从资金支持、产品创新和政策护航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推动沙地治理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增值”,让绿色“种子”在沙地中蓬勃生长。
政策领航沙地绿化之路
“要不是这1200万元的贷款支持,治沙造林的路子恐怕很难走下去。”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作为锡林郭勒盟核心绿化企业之一,该公司致力于植树治沙,但由于治沙投入大,又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资金不足成为困扰其长久发展的难题。了解到企业困境后,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迅速指导当地农商银行组建“金融治沙”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产品介绍、专项信贷支持、风险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以动产质押、优惠利率等方式破题,助力万亩基地建成,培育治沙造林苗木1000多万株。
为更好支持辖区绿色转型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联合当地林草局出台《金融支持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实施意见》,为银企对接送政策、搭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政策充分运用在防沙治沙项目,与国华园林绿化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信贷合作关系,将绿色信贷引向生态修复领域,助力绿色企业发展和黄沙地区“锁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20.43亿元,其中,生态保护修复领域贷款余额5.85亿元。
资金甘霖润泽农牧区
走进苏尼特左旗那仁宝拉格嘎查,一座座棚圈正紧锣密鼓地搭建中,成群的牛羊在搭建好的棚子里悠然自得地吃着饲料。草原深处,舍饲养殖模式的落地生根,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带来了新希望,一场畜牧业的绿色变革正结出累累硕果。
“以前我们都是散养,破坏草场不说,效益也不高。如今有了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大家一起建棚圈,科学养殖缩短了牛羊出栏周期,省力又环保。”嘎查长巴特尔激动地说。
为了帮助农牧民转变养殖模式,提升生活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探索构建“绿色金融+防沙治沙+信用联贷+产业振兴”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深入腹地村落,充分了解当地农牧民生产方式和金融需求,积极创新整村授信模式,助力生态化养殖转型发展与农牧民增产增收。邮储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以信用村评定为切入点,组建“个金+三农”授信专项服务小组,以整村授信“一日达”方式帮助农牧民实现舍饲圈养。截至5月末,该行已累计为24个苏木、127个嘎查提供授信,惠及2.76余户农牧户。
精准扶持串起林下经济链
“在林间种植赤芍,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流失,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多伦县现有林地200余万亩,林下种植可用林地达80余万亩。”内蒙古银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介绍。该公司推广的林下芍药种植使多伦赤芍获得道地药材认证,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立体化治沙产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在近期召开的银企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精准指导当地农商银行对接该企业融资需求,初步授信后,通过简化贷款流程仅用5天时间便投放400万元低息支农再贷款,助力赤芍种植规模扩大至5000余亩。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还牵头多部门印发《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锡林郭勒盟建设的实施方案》,鼓励辖区金融机构统筹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林下经济产业链建设,重点支持荒漠化治理特色企业。辖内金融机构快速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调整信贷结构,将绿色信贷资金引向企业规模化种植、技术升级和渠道拓展等方面,推动形成防沙治沙与产业增收的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盟生态农林牧业贷款余额4.8亿元,年内新增贷款934.17万元。
产品创新奏响发展协奏曲
“你看,这黄沙一天天在变绿,作为一名银行从业者,能为家乡治沙、为企业发展帮上忙,很有成就感!”当地农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自豪地说道。据悉,正镶白旗冠星合作社在参与“两个万亩”沙地治理项目中因资金周转不畅出现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当地农商银行实地走访了解情况后,迅速为企业进行信用评定,运用新开发的“防风治沙贷”产品投放980万元资金,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人工种草和封沙育草项目。
在治沙防沙的全域赛道上,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多点发力,线下创新推出“防风治沙贷”“休牧贷”“浑善达克项目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线上推动农业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通过“农银智链”APP平台精准对接,为内蒙古森洽生物科技公司投放“政采e贷”610万元,用于企业平茬修复和林地清理工作,实现金融支持生态治理的多维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