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情况反映 >  正文

17人猎杀买卖禾花雀获刑:“极危动物”仅5元一只收购,催肥后20多元卖出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5-07-24 15:52:59

字号

日前,一则裁定书,让湖北一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团伙里的17人的犯罪手段浮出水面。


主犯之一的湖北男子王某法,为出售野生鸟供他人食用牟利,收购麻雀198万只、黄雀2128只、禾花雀(学名黄胸鹀,以下称禾花雀)1938只,催肥后加价出售,其安排儿子王某哲通过物流邮寄出售到广东多地,涉案上百万。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禾花雀单只基准价格为3000元。此案中,多人非法猎捕、收购禾花雀,其收购价不过5元一只,即便通过催肥后,每只售价也不过20多元。


7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该案已于日前做出二审判决,共涉及17名被告,其中,一主犯王某法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而他的儿子王某哲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三万元。其余15名被告人也均获刑并处罚金。


禾花雀在2000年仍是数量丰富的“无危”物种,之后其数量急剧减少。200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禾花雀列为“近危”物种,2008年升至“濒危”物种,2017年升为“极危”物种。


而它的下一个等级,就是“野外灭绝”。


2.jpg

▲滨阳公安查获的一个案件的禾花雀


法院判决

一主犯收售近两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获刑12年半


法院认定,2020年上半年,为出售野生鸟供他人食用牟利,被告人王某法多次邀约被告人梁某文等9人到当阳市河溶镇、沙洋县五里铺镇使用捕鸟网、录音机等工具捕鸟。


2021年至2024年4月,王某法邀约被告人贺某贵作为中间商,收购梁某文等9人捕获的野生鸟。


2020年至2024年,王某法从贺某贵、洪某俊(另案处理)、莫某平(另案处理)、夏某处收购麻雀198万只、黄雀2128只、禾花雀1938只,加价出售给黄某波(另案处理)、何某宾(已判刑)、柯某忠(已判刑)、“梁某乙”(身份暂未确定)等广东买家,销售额101.565万元,获利40万元。


判决书显示:经认定,禾花雀学名黄胸鹀,属雀形目鹀科,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单只基准价格3000元。


法院认为,本案在案证据证实,贺某贵从梁某文等被告人处收购野生鸟类,雇人饲养后加价出售给王某法,再由王某法出售到外地,贺某贵与王某法属于层级关系。


在被告人犯罪情节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方面,法院认为,王某法、贺某贵、王某法的儿子王某哲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价值二百万元以上,情节特别严重。在多个共同犯罪中,王某法系主犯。


经过审理,法院对17名被告人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法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被告人贺某贵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而被告人王某哲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三万元,其余14名被告人也均获刑并处罚金。


一审宣判后,王某法、王某哲、贺某贵不服,分别提出上诉,2025年3月,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背后链条

5元收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通过物流发往广东等地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此案共涉及麻雀、禾花雀、黄雀等数百万只鸟类,这些鸟类在湖北被捕后,被储养催肥之后宰杀,通过物流发往广东等地。


裁定书显示,贺某贵按麻雀每只0.5元至0.8元、黄雀每只3元、禾花雀每只5元的价格收购,再加价出售给王某法。贺某贵另外联系被告人陈某勇等人到当阳市河溶镇等地捕鸟。


2023年至2024年4月,为提高鸟的出售价格,王某法、贺某贵租用仓库将鸟储养催肥。贺某贵将鸟宰杀后卖给王某法,体重达标的麻雀每只售价5元、黄雀每只售价12元至13元、禾花雀售价每只22元至23元,体重不达标的鸟售价每只1元至1.2元。


王某法将鸟打包冷冻后安排王某哲通过物流邮寄出售到广东多地,体重达标的麻雀每只售价6元至7元、黄雀每只15元至16元、禾花雀每只25至26元,体重不达标的鸟每只1.5元至1.8元。


2020年至2024年4月,王某哲帮助王某法通过物流邮寄野生鸟169万只。2023年11月,王某哲到广东省帮助王某法收售鸟款78万元。王某哲共获利20万元。


2020年至2024年,王某法共收购麻雀198万只、黄雀2128只、禾花雀1938只。2021年至2024年4月,贺某贵收购、出售麻雀98万只、黄雀2327只、禾花雀962只,获利6万元……


在此案中,猎捕出售最多的一人,是被告人夏某,2021年11月至2024年4月,其猎捕、出售麻雀9.3907万只,获利26.4277万元。


不止是猎捕、收购、出售等,在此案中,还涉及喂养催肥、拔毛、宰杀、打包出售等各个环节,其中细节,令人震惊: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被告人史某华将房屋出租给王某法、贺某贵用于养鸟,并帮助王某法、贺某贵喂养麻雀共1.1273万只,获利1.5万元。

被告人郭某吉帮助王某法给杀死的鸟雀拔毛、打包,按麻雀每只0.3元的价格计酬。2021年至2024年4月,郭某吉帮助王某法给麻雀拔毛、打包,获利1.0833万元。


17年从“无危”变成“极危”

为什么是禾花雀?


近年来,我国鸟类栖息地生态质量显著改善,鸟类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共有鸟类1500多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6。禾花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不了解鸟类的朋友可能会把禾花雀误认成麻雀,但其实它比麻雀要大一些,禾花雀最具辨识度的是胸腹部的黄色,看上去十分喜人,因尤喜欢扬花后刚刚灌浆的青稻米,故而被称为“禾花雀”,成群起飞时,身影如金色洪流。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禾花雀被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在此后,不止是湖北,在安徽、广西等地,警方曾破获过多起非法猎捕禾花雀的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2000年,禾花雀的保护等级还是“无危”,仅仅4年,禾花雀就变成了“近危动物”;2013年,禾花雀的处境更加严峻,被列为“濒危”,2017年被列为“极端濒危动物”。


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博士看来,禾花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其濒危程度甚至不亚于大熊猫。


从“无危”到“极危”,只有短短17年。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孙全辉博士认为,过度猎捕和非法交易导致其野生种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减少。


2000年,中国制定首批“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其中包括禾花雀;2001年,广东省林业厅将禾花雀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明令禁止下,地下交易市场持续存在。


2021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新,禾花雀从“三有物种”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随着保护等级升高,禾花雀的生存境况略有好转,但这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其种群状况。


孙全辉博士认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禾花雀具有所谓的滋补功效,食用不仅涉嫌违法,而且很不安全。因此,破除某些人迷信野味具有特殊滋补功效的消费误区是当务之急。


此外,孙全辉博士认为,还应加强执法与科普宣传,提升公众保护守法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反盗猎巡护,并鼓励群众举报违法信息;在盗猎活动高发的迁徙季节,建议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捕猎、运输、交易、饲养和食用禾花雀的违法犯罪活动。


2016年,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的页面上,人们只在34个地方记录到了禾花雀的身影,其中多达20个地方,观鸟人在数小时的守候里,都只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淡黄身影。2023年以来,人们已经在24个省份留下了1821条记录。


孙全辉博士也认为,禾花雀自然繁殖能力较强,只要消除限制其种群增长的威胁因素,其野外种群仍有望在未来止跌回稳。(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