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科研 >  正文

长三角加速小孢子育种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5-09-23 15:19:48

字号

9月21日、22日,长三角作物小孢子生物育种技术与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研讨会,吸引了国内作物育种产学研人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作了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万建民表示,长三角地区小孢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力的新格局,这次研讨会,既是交流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又是共商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未来路径。


研讨会现场。


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精准定向改良的独特优势,又具备跨作物、跨场景的普适性应用能力,成为全球引领生物育种的关键共性手段之一。记者在研讨会现场发现,10多个学术报告,直指水稻、油菜等作物育种技术展开,每一个学术报告都在强调小孢子育种技术在加快建设种业强国进程中的重要性。而且,与会人员一致认定,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围绕产学研开展协同创新,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小孢子培养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而长三角地区肩负着生物育种领域率先突破、引领示范的重大使命,在推动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协同创新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协同创新促进单倍体加倍效率、诱导效率提高的理解更深刻。特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植物细胞工程研究中心,自1975年以来,三代科研人员接力攻关,率先突破大麦小孢子高效培养技术,在大麦青稞上建立了高效小孢子细胞育种技术体系,并服务全国各地的育种团队,实现了规模化育种应用。目前,该团队在水稻、小麦、油菜、青花菜等十余种作物上研发建立了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作为主要牵头人发起成立了全国小孢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因为有为,自2008年以来,团队一直承担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岗位任务,本次研讨会也获得了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


另据了解,为了在种业振兴关键时期有更多作为,结合长三角作物育种产学研领域的相关呼声,上海市农科院后期将准备筹建长三角小孢子单倍体生物育种产业联盟,并期望得到长期稳定的支持,把小孢子单倍体共性技术体系纳入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