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及欧盟国家持续向俄罗斯施行制裁,导致能源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欧洲国家在未来数年内或将持续面临能源供应短缺问题。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从通货膨胀的影响和持续上涨的能源价格趋势来看,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正在袭来。在地缘政治与能源供应风险骤增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这意味着我们党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至新高度。中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保障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系统的首要目标任务,也是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能源安全目前存在结构性矛盾,在短中期和中长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与挑战。
就短中期而言,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战是解决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问题。202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3%,石油供应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尽管目前石油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不足20%,进口供应也相对稳定,但在能源供给不稳定、地缘政治摩擦频发的大背景下,石油安全问题仍然不可忽视。解决石油安全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强化国内石油供给,着力推进油气行业增储上产。加大国内石油产业相关投资,促进石油相关技术进步,提高石油勘探开发能力与效率。通过提升石油产能、增加石油储备,力争实现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稳中有降,强化石油安全保障能力。其次,降低对单一国家的石油进口依赖,实现能源合作多元化。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渠道相对集中,远距离运输也使得通道安全的维护相对困难。因此,寻求相对安全的进口通道及多元化能源合作对象也是短期内强化能源安全的有效方式之一。此外,通过新能源系统实现对石油的有效替代,是中长期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路径。具体而言,风电光伏结合电动汽车将会成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风电光伏不仅具有低碳性质,更包含很强的本土特征,目前中国在产业链和技术方面已步入国际前列。未来中国也需要持续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国有化石能源企业应当抓住未来几年能源价格较高的时间窗口,加大向新能源转型方向投入,承担起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与风电光伏崛起相匹配的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新能源系统中的另一关键要素,电动汽车也是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通过配合清洁能源电力,电动汽车将在替代燃油汽车的同时,实现清洁降碳的目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支持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推进电源侧清洁化与用电侧电气化,实现对石油替代,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战是保证电力的充足稳定供应。能源转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占比将大幅度提升。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如何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另一课题。目前,风电光伏发电量仅约占总发电量的10%,当风电光伏供电出现波动时,其他电源有充足的支持空间来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然而,随着煤电退出,风电光伏成为供电主力,届时风电光伏的间歇性冲击会造成很大的用电稳定性问题。此时,需要通过储能、氢能及其他技术手段解决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问题,而且通过灵活性改造后的煤电,配合碳捕获与碳封存技术或也将可能成为供电侧的经济之选。为了能源转型的顺利进行,实现电力充足稳定供应,需要充分调动发电与用电主体的积极性。一方面,增加储能、氢能及碳捕获与碳封存的技术投资和政策倾斜,尽早实现技术产品的低成本商业化应用,建设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电力系统,以预测并应对电力输入波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另一方面,逐步深化电力市场改革,让消费者参与到电力系统转型与能源革命中,消化转型成本,助力国家能源安全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应当把握好能源革命这一历史转折点,立足短期、中期与长期能源困境作出战略规划,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走低碳高质量经济增长之路。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