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随着几十辆车缓缓驶过桥面,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横亘在“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上的超级工程,用“横竖都是第一”的硬核实力,刷新了世界桥梁的高度纪录。
不止世界第一 更是技术“奇迹”
花江峡谷大桥的“成绩单”放眼全球都堪称震撼: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3年多的攻坚克难与技术突破。面对峡谷强风、复杂地质等世界级难题,建设者们用上了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创新打造智能缆吊系统,还在索股中植入“智慧缆索”——就像给大桥装了“神经系统”,能实时监测健康状态。最终拿下21项授权专利,多项技术纳入国家建设标准,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2分钟跨峡谷 贵州交通网再提速
对沿线百姓来说,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最实在的改变是通行时间,过去往返峡谷两岸要翻山越岭2小时,如今开车只需2分钟便能直达。这不仅是通行效率的飞跃,更是区域发展的“加速器”——它串联起贵阳、安顺、黔西南城市群,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注入强劲动能。
这座桥的通车,更让“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共识愈发坚实。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3.2万座,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近半数在此,前3名更是全被包揽;全省22万公里公路网中,高速公路已突破9000公里,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愈发清晰。
不只是桥 更是“云端综合体”
大桥建设之初,建设团队就秉持着“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桥旅融合3.0版本,让天堑变通途的同时,也使大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云渡服务区建设了三叠纪地质文化馆,带领游客探寻古海洋的神秘世界;在桥塔顶部设置观光平台,让游客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情怀。
目前,花江峡谷大桥实实在在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桥旅经济”成效,桥下花江村的民宿预订火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收益,“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实现。(涂敏、高华、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