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金融 >  正文

《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出炉 为绿色低碳产业注入增长动能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5-07-28 17:21:45

字号

继《绿色金融术语》国家标准出台后,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上新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绿产目录》),以及《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绿债目录》)为基础,修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随着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的持续发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有关规范标准的持续更新,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需要调整,以满足新的发展要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廖原介绍称,《目录》紧密围绕我国当下绿色发展最新政策要求,准确把握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相关工作的难点痛点,深入分析国际相关可持续发展标准设计思路,构建起既符合国际趋势又贴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体系。


降低绿色识别成本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驶入了发展“快车道”。绿色发展内涵不断丰富,行业技术日益精进,产业政策、规范标准持续更新。但是,由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不统一,增加了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的业务管理成本。《目录》旨在解决长期以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与“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不同识别标准的难题,切实提高绿色项目识别和监管的效率,推动降低成本。


整体而言,《目录》以《绿产目录》和《绿债目录》为基础修订形成,同时兼顾目录使用者使用习惯,并保持与国际接轨。


其中,《绿产目录》为国家发改委于2024年结合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改变以及各产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绿色产业目录2019》)的基础上修订形成,力求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增长动能。


本次,《目录》适用于除绿色股票外的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将原有的绿色债券支持标准、中国人民银行的绿色贷款统计口径和金融监管总局的绿色贷款统计口径进行了统一,可有效加强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识别成本。同时,适用于除绿色股票外的其他非债券和非贷款类的绿色金融产品。


在廖原看来,本次《目录》更具实用性,在结构上增加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要素。“这有利于提升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的实用性,提高绿色项目识别效率。”他补充称,《目录》对具有碳减排效益的低碳经济活动进行的标注,将为金融机构识别、筛选和投资低碳经济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新增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等领域


“相比《绿产目录》,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两大领域为《目录》新增领域。”廖原表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将“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两大领域的纳入,是对国家支持绿色消费有关政策的积极响应,将有效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从消费端推进生产端绿色升级。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立华表示,当前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均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录》扩展绿色贸易和绿色消费领域,在我国绿色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技术产品国际需求不断上升、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抬升的背景下,绿色对外贸易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也将随之提升,同时绿色消费也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


“在与《绿债目录》对比中可以发现,本次《目录》主要是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更新,同时也优化了《绿债目录》经过了4年使用后显现出来的问题。”中诚信绿金团队分析称,本次《目录》对原有的绿色类别的“条件/标准”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还增加了多个细化的绿色类别。


具体来看,进一步丰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覆盖内容,绿色交通、绿色物流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纳入,使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覆盖更广。例如,绿色交通方面,绿色公路建设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改造被纳入了《目录》覆盖范围;铁路运输从货物运输铁路建设运营和铁路节能环保改造调整为环境友好型铁路建设运营和铁路绿色化改造;同时还新增了绿色民航、绿色港口和航道相关三级子类。绿色物流方面,在《绿债目录》中主要设置了物流绿色仓储子类,但《目录》进一步细化扩充相关内容到四个子类;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目录》新增了信息基础设施二级分类。


“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中重要一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的节能降碳改造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廖原解释。


“为做好《目录》的应用实施,未来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还需通过深度解读、广泛培训、政策协同、创新产品、国际交流等方式开展目录推广,确保用好目录、用活目录、用实目录,切实通过目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产业领域,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业内专家表示。


低碳转型得到有力支持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本次《目录》不仅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传统绿色行业,更重要的是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高碳行业提供转型路径。这些行业可通过清洁生产改造、工艺流程优化、污染治理技术升级等获得绿色金融支持。


“这与央行鼓励发展转型金融的理念是一致的。”业内专家强调。廖原表示,为增强金融支持传统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政策的针对性,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在试点地区推出了四大领域的转型金融标准。将绿色和转型经济活动分开处理的方式,有利于保障绿色经济活动与转型经济活动在识别和统计层面归类清晰,突出不同政策聚焦重点。


这对企业而言也是重要参考,随着更多低碳转型活动被纳入金融支持范畴,企业也可对标相应工作开展项目融资,金融机构在支持时也更加有规可循。《目录》系统性细化项目分类、评价方法和操作指引,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落地性。曾刚表示,这能突出碳减排和低碳赋能双重标准,提升市场可识别性,推动绿色金融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更好衔接国际规则和未来政策创新。(马梅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