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七届虹桥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的分论坛前瞻沙龙在上海举行,相关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聚焦“新能源与储能出海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与储能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分享成功经验,展望未来趋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本次活动由澎湃新闻主办,由虹桥论坛秘书处、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特别支持。
本次前瞻沙龙是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预热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能源,作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基石,承载着国家发展重任和民众生活需求。十年前,“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十年后的今天,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新型储能技术,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引领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
值此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之际,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将于11月5日举办,此次分论坛由商务部主办,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澎湃新闻承办,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探新型储能新技术、新发展、新动向。
在沙龙现场,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致开幕辞。他表示,自成为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以来,澎湃新闻一直深度参与相关新闻宣传与分论坛承办工作,有效提升了论坛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向世界传递了“虹桥声音”。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
在促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媒体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未来,澎湃新闻将持续关注中国新能源产业和市场的动态变化;组织更多有深度、有广度的讨论活动;紧跟全球能源发展新趋势;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黄震: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能源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以《能源绿色转型大趋势与新思维》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黄震表示,未来绿色电力将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整个能源转型过程是基于绿电的能电气化尽电气化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往传统思维,建立新的能源和电力的安全观,并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能源资源,建立新的市场观,让电价去反映市场供需和减碳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
黄震称,现在正面临一场史无前例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绿色转型,这样一种能源转型将会引发以百万亿计的产业投资,激发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产生,包括峰谷套利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未来还会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王志坤:出海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长期主义思维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王志坤以《出海把中国优势转化为世界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显著的优势领域,需要社会各方倍加珍惜,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全球共享的更大红利。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王志坤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发展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技术方面继续优化提升、完全解决安全焦虑、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在材料领域磷酸铁锂占比超过60%。在结构领域,王志坤认为,短刀电池和大圆柱在未来会成为主要的趋势。作为短刀电池和热复合高速叠片工艺的全球领导者,蜂巢能源的全球化战略:扎根中国,西游欧洲,南进东盟,东望美洲。海外市场机会很多,但出海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坚持长期主义思维。出海企业可以考虑国际贸易、技术合作,以及进一步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成本地化的标杆工厂,让产品得到本地消费者的验证和认可,进而推动本地化工厂实现盈利,产生贡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强、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等嘉宾参与本次沙龙的圆桌讨论环节。澎湃新闻能源新闻部兼财经新闻总监李跃群担任对话主持人。
圆桌对话
吕锦标:光伏行业未来出海需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布局海外
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走出去”不是一个新鲜事。据吕锦标观察,国内光伏、风电企业在行业出海初期,主要将产品销往国外。近几年随着能源向外转移,尤其是通过东南亚地区,国内先进且低成本的配套为东南亚的产能竞争力提供了有效支撑。然而,光伏及储能制造服务全球的过程中,贸易壁垒一直存在,许多国家也考虑制造业回流。因此,光伏行业未来出海需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布局海外。
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中国光伏标委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
中国的新能源及储能的技术产能都是全球顶尖水平,但是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地设置贸易壁垒,国内新能源企业出海如何避免相关的风险?吕锦标认为,轻资产利于企业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尽量能够找当地的资本,特别是一些当地的主权基金合作,通过本地化来规避风险。中东就有这个投资条件,因为中东这一轮发展新能源是一揽子政策,大主权基金会进来。
钱晶:主动走出去,从输出产品转型到输出技术跟经验
中东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企业纷纷落子的热土。据悉,沙特工厂是晶科能源(688223)的第一座海外的合资工厂,在运营模式上和未来经营上有很大变革。钱晶表示,沙特工厂就是转移技术跟经验,晶科是以一个更轻型、轻资产的姿态走出去了。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
“这一波的走出去是把产品造出去。我们已经可以从输出产品转型到输出技术跟经验,我们也有足够的信心拥抱这个机会,主动走出去。”钱晶表示,晶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2015年,晶科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第一座海外工厂,接下来就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工厂、越南工厂、沙特工厂。“未来的美国市场也好,欧洲市场也好,哪里有巨大的需求,晶科就去哪里设厂,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合作模式设厂,更灵活、创新。”
孙德强:明确战略规划,做好人才储备
国内能源企业要走出去需要做哪些准备?作为学界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强在线参与了本次沙龙,并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强
首先,要重视整个战略规划与市场调研,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前景、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确定清晰的海外发展战略目标;第二是技术人才的储备和技术优势打造,确保企业在能源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合规和风险的管理,要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法律规定,并完善整个风险评估与管理,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第四是在资金和财务方面的储备,要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海外项目,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第五是合作和联盟,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要寻找当地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为合作伙伴;第六是出海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入,要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了解和尊重目标国家的文化差异,加强与当地员工、社区、政府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第七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获取,重视针对目标国家的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