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1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对加速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从国家标准委获悉,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提出的《生物质利用中的碳捕集技术》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功立项,成为全球首个生物质负碳技术国际标准提案。该提案系统性梳理、比较和整合了各国在生物质能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BECCUS)领域的多元化技术路线、核心工艺装备与前沿工程实践经验,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评估体系,还首次提出了BECCUS项目的系统边界界定原则、温室气体排放与移除的监测、报告与核查标准化方法。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中,中国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据报道,从2021年至2024年,我国规划运行的碳捕集与封存工程由约40个发展至约120个,涵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数量成倍增长,碳捕集和回注能力快速提升。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超重力船用碳捕集系统,经中国船级社(CCS)全流程严苛验证表明,其再生能耗、捕集率、捕集液化纯度等核心参数不仅全部达标,且位居行业领先水平,顺利获得原理样机认可(AiP)证书,向着实船应用又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有望成为全球船舶碳减排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优选解决方案。
沙特阿拉伯石油化工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近日宣布加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这家公司表示,将借助该平台与全球伙伴深化交流协作,共同推动碳捕集技术探索与实践。
据必和必拓官网近日发布的消息,安米新日铁印度公司、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公司(JSW)、现代制铁以及其他价值链参与者必和必拓、雪佛龙、三井物产组成的行业联盟,目前正在开展一项预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以评估在亚洲多地开发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CCUS正从“备选方案”跃升为诸多国家的关键减碳手段。从电力、钢铁等行业的刚需驱动,到国内外政策红利释放的投资热潮,CCUS产业加速扩张的势头已然显现。
今年年初以来,华北油田巴彦油田打破“注水补能”的传统开发理念,持续探索兴华深层砂岩油藏CCUS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实现路径,着力构建集二氧化碳管输、驱油和埋存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截至8月6日,巴彦油田3个先导试验区CCUS注气量突破7万吨,创国内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最深、注入剖面测试最深等多项纪录。
全球最大矿业集团必和必拓周一发布声明称,将联合多家钢铁制造商及工业巨头组建联盟,共同探索亚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机遇。该联盟成员包括印度ArcelorMittal Nippon Steel、韩国现代钢铁、美国雪佛龙及日本三井物产等跨国企业。根据规划,联盟将开展预可行性研究,重点筛选适合大规模部署CCUS技术的项目选址,旨在处理高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记者8月5日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府获悉,截至8月5日9时,内蒙古巴彦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突破7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