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光伏行业经历上半年抢装及三季度行业挺价后,经营压力一定程度缓解,但债务压力仍然较大、供需关系尚未明显改善,“反内卷”必要性依旧。随着各部委、协会及企业的共同努力,部分环节的“反内卷”方案逐渐明晰,虽然整体仍有较大挑战,但中金公司仍看好“反内卷”的持续推进以及板块弹性。9月是“反内卷”政策落地的重要关键时点。行业“反内卷”、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可以帮助行业将beta修复至盈亏平衡,但成本曲线和产品、市场的差异是提供alpha、帮助企业实现盈利的来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新型储能智能化运行。针对新型储能动态适配电力系统调度、广域协同互动、弱电网支撑、电池装备安全监测、设备本体评估与运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面向弱电网的多类型储能协调控制能力,构建新能源与配建新型储能广域协同优化控制、储能电站智能评估、智慧运维决策支持、全生命周期安全等应用体系,提升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业内普遍认为,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电动化浪潮的双重推动下,2025年上半年锂电行业显现复苏迹象。展望后市,锂电池产业链整体趋势向好,有望逐步进入周期复苏阶段。
据乘联分会消息,根据月度初步乘联数据综合预估: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30万辆,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10%。
国金证券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氢能政策的收官之年,绿氢示范项目招标活跃。政策端随着国家能源局提出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下半年行业有望迎来政策进一步催化,加速商业化进程和项目落地进度,带来行业量的兑现,建议跟踪绿氢大项目进度和下游船舶等消纳场景合作动态。
国盛证券研报表示,1—7月绿电交易电量同比+42%,交易绿证同比+43%。1—7月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2%,占全社会用电量61%。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氢能作为清洁低碳的未来能源,正成为多地抢占绿色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赛道。近日,《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领域应用。推动建成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稿》不仅可解决北京本地可再生能源制氢空间有限的问题,更能通过区域协同实现绿氢规模化供应,助力京津冀打造世界级氢能产业集群。
氢能产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 “政策 + 市场” 双轮驱动转型的关键期,行业发展既迎来技术迭代加速的机遇,也面临成本高企、盈利困难的现实挑战。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光伏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
2024年,火电碳排放强度不降反升。中电联近日发布的《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中的一组数据,呈现了全国火电(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上升趋势。